,赵桓何尝不是个新手皇帝?
两个人都没把这当回事。
赵桓觉得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是一种很正常的逻辑,毕竟他就活在那么一个时代里。
赵桓手里绝大部分的钱,都是抄家抄出来、燕云十六州打下来分的收益、赵英经营而来,绝对的取之于民。
赵桓倒是很喜欢大兴土木,在河北路填坑,在河东路造太原城,在燕京路修燕京,但是这种大兴土木,是建城,是国事,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奢侈享受。
这样一来,赵桓建城填坑,用的工赈监的民夫,虽然消耗很大,但同样也有大量当地百姓自带干粮的参与其中,节省了大笔的开销。
但是要修宫殿,绝对没人会自带干粮了。
赵桓大兴土木,其实花费也不是很大,赵桓对燕京路的行在,要求也很低。
这种臣问君要钱,双方各都觉得理所应当的诡异之事,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发生了,还没有人劝阻。
所以,赵构就觉得这种汴京皇帝的做法真的奇怪,本来就是皇帝,坐拥天下,居然不好好享受,费力不讨好的变革。
变来变去,哪天把自己的皇位变出去,才知道改悔。
“你赈济灾民的时候,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