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农耕区域面积减少,农牧分界线南移。
卧槽!赵桓如坠冰窟。
天灾啊!而且是一个长期性质的天灾!
明朝怎么说没就没了?
明末的起义无数,和第四次小冰川时期的天气灾害,有很大的关系。
方腊怎么造反的?直接诱因是宣和二年的江南地震。
虽然赵桓看这个曲线图,完全不如明朝末年那么剧烈,温度也稍微高了一些,但是足够自己喝一壶的了。
自己还在想建什么飞军,结果老天爷给了他个大大的惊喜。
“飞军的名额增加,有多少算多少,尽数编入飞军。”
赵桓最后决定,还是把所有的军卒,纳入自己的麾下。
这多出来的三万飞军,无论如何都必须拿到自己的手中。天灾是天灾,但是赵桓不能人为的制造人祸。
赵桓既然许下了承诺,那就必须实现,否则皇帝的信誉崩塌,那以后他还怎么征兵?
这通过考核,就是十亩地啊!那通过了却不用,岂不是自作孽?
赵桓可不想大宋多出现流匪了。
不就是多一倍的消耗吗?只要能够生财有道,自然不惧这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