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
“你也没见过”
“你也是”
一个两个没见过,情有可原。
一群人没一个见过,这就不对劲了。
“难道这就是大师们放大投影的意图”
有人反应过来,眸中精芒暴闪,“这符篆,有问题”
人群开始躁动。
高台这边,也开始躁动。
“这符文好生奇特”
“符链的排列顺序也非常古怪”
“这序列到底是怎么架构完成的就这样,也能形成符篆”
“闻所未闻,闻所未闻呐”
如果说先前还不确定,在放大了投影,看清楚了王尘符台上的东西时,一位位符篆大师,当场惊呼。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如果是场外这些观众看,可能也就是觉得,符台上的这符,与他们所用过的任何一种符篆,都不一样。
然而在这些符篆大师眼里,却是看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符文,序列,架构,这些都是决定了符篆本身的东西。符文不对,符篆必崩。序列不对,符文序链也搭不起来。最重要的是架构,符篆的架构,可说是决定了符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