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过于《三国》中诸葛武侯火烧藤甲兵的那一幕。
而藤甲历史上也是确实存在的,甚至后世还还原过藤甲。
还原藤甲的地方恰好便是现在的黔州,是布族的寨子进行了一次还原。
当时还有节目组为此专门做了一期节目,并将藤甲带至后世的京师军事博物馆。
馆内馆员、李斌博士还专门用古连弩进行了测试,发现确实无法击穿。
而后世的藤甲亦是经过改良的,其极大的提高了防火能力解决了原本藤甲面临的易燃缺点。
黔州虽然藤甲好用却制作不易,首先工序就是个巨大的问题。
一套藤甲要选藤、砍藤,回来后还得沸水杀青,再进行晾晒让其复干。
然后就是桐油的浸泡,浸泡后还得进行阴干。
这才能用藤去编织藤甲,编织完毕、札紧后还得压实。
最后还需进行两次桐油浸泡、阴干的流程,这才能是一副可用的藤甲。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三国》中孟获的藤甲,会易燃的原因。
而写《三国演义》的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生人,又曾入张士诚府内为幕僚。
是以应该是接触过相关的事宜,知道藤甲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