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可以通过比拼推送人选至京师考取。
然,若是卫所多次举荐之人皆不第……
那国朝可得派出军律司,对其卫所勘验查访了。
此外,立有功勋军卒、于国朝有功忠烈之后可免试入读。
只是入读后能否毕业,可就得看能否熬下来了。
由军官学校毕业后则分配入各级国防军军伍中,比如现在的粤北都指挥使司、黔州都指挥使司。
但初次分配则不得归入本属司,按照军部的规划这些军士级是要配备到各级卫所去的。
然后通过他们再逐步淘汰卫所军籍制度,屯田则是全数交予户部。
裁减、筛选士卒,同时内库将保证在军部下辖各都指挥使司所在地皆有产业。
其产出最低要求可维持当地都指挥使司粮秣、月银支付,每年除押送回京之外。
各地皆须建内库分司之粮库、银库,以支应当地都指挥使司所需。
以后都指挥使司直辖于军部,各级将校尉官调配期为三年。
每年一考课、三年一大考,由军部监督、考核,各指挥使司配合。
考评后则是以文官的方式进行调配,或降职、或平调,抑或升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