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便是资格遴选,最低为举人功名并获得当地府学学官举荐信方可参加。
且必须有门生二十人,若无功名或功名未及者可至帝都受庠序教谕部单独考核、呈报内阁御批。
获得御批,方可以参加经筵。
……
总之林林总总,两位学士和马文升很快的将大致的章程给整理出来了。
三日后,《帝国时报》、大明邸报全数传抄了一份内阁及弘治皇帝朱批的圣旨。
首先就阐明标点符号的应用,已经度过了初级适应的阶段。
为了华夏文统传承将召集天下大儒,于本科放榜后至京师展开经筵辩讲。
遴选鸿儒十五人,归为内阁下新设“弘文注释院”。
此院将专职负责天下儒学经典注解,完成后交予内阁、弘治皇帝御批。
由庠序教谕部印制为范本,供大明所有士子研学。
此论一出顿时天下哗然,这……这可是为自家学派抢位置的时候啊!
谁能够在那“弘文注释院”中的名额占的多,就意味着会在官刊的范本中影响大!
这已经是关乎到各家文统传承的问题了,哪怕是平日里再淡定不屑仕途的大儒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