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一个喇叭了事儿,“抱歉,工艺还不算完善,很多地方都不方便,暂时非卖品,等以后完善了我再联系大家。”
一方面是为了“了事儿”,工艺也确实“不完善”——很多部件都是临时打出来的、非流水线批量化生产出品,贵的死,现在卖稳亏;
顺便还能打个广告。
本来就绘图师知道,喇叭出去,大晚上的黄金时间,全城人都知道了。
发酵两天,“改良”一下工艺水平——用料能缩的地方就缩,用不着的组件能砍就砍,甚至可以多推几个阉割版本,就跟牙膏厂卖cpu一样,同一条流水线出来、完全相同的工艺流程,做出来主频能到4.8给安个型号说是xx80,到4.9就说是xx90或者原来名字后面加个s,加500块钱你买不买呗;
说“刀法精湛”,就是精湛在这种鬼地方。
成本低了、还能做价格歧视,那墨斗就可以待价而沽了,看大家对这东西的接受程度。
而且也可以光明正大摆开来说“我这东西有这毛病、那毛病,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画出来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
一定要说“看不懂”这一出。
其实只要是在平原地形用,是个人都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