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常常向他咨询一些国内外政事,所以山城军政两届的官员多多少少都给一些面子。
现在的山城不是抗战时的山城,要到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华夏,直逼金陵,当时形势非常危急,这时才会宣布将国民政府移迁到山城的决定。
三五年的山城人口不过30万人,到抗战结束会猛增到270万人,八倍的人口增长,房屋数量肯定是赶不上的,到时候这里是工厂学校、机关单位、文人墨客、官员大佬的聚居地,各种牛人都会聚到这里。鲁西华可不敢大势买地转卖,他只想做个寓翁,给自家妹妹找条后路。
沙坪坝区是以后的山城学教重点区域,各类学校数不胜数,妹妹上学也方便,鲁西华在歌乐山中麓一口气买了80亩地,这个时候的歌乐山还属于乡村,这里的宅地非常便宜,一百块一亩,鲁西华沿山边一溜80亩,一点五公里长的山边,全是鲁西华的地。接着鲁西华请船老大,邀请山城袍哥会的好汉们开始动工修建房子。
房子用的是水泥、钢筋做架,周赫煊的大舅子张远东介绍的建筑师梁溪成特别过来监督最初的施工,因为筒子楼设计的是四层结构,用的是混凝土建筑,山城这边还没有这类的民房例子,所以特别过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