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繁忙。
临水而建的码头,在汴河两岸也有不少。
因为私粮入城,私人开辟了码头,专门为了运输粮食。这也算得上是北宋的创举,官仓在市场上的地位不断下降,而商贾主导的粮食市场影响力却不断上升。这都是因为官粮运输火耗实在太多了,十亭的粮食运到汴梁城起码要消耗一半。
正常来说,两三成火耗已经顶天了。
但是,宋朝的吏治,上下其手之下,火耗过多也就可以理解了。
也难怪私人粮商能活得这么滋润了,完全是官员给的机会啊!这些私粮一运到汴梁城郊外就开始卸船,卸下后都将被运往粮商深巷里的私仓之中。看似朝廷得了实利,因为省却了漕粮运输的火耗问题。但危机也随之而来,朝廷失去了对粮食价格的掌控,平常年间还好。但是到了灾年荒年,那乐子就大发了。前一段时间,京师地震,汴梁城的粮食瞬间出现了波动。从一斗米一百二三十文钱,瞬间飙升到斗米近两百文钱。
还好官仓中还有粮食,前两年大宋也算是丰收年,所以才没有进一步散布恐慌,粮食价格也因此可以控制下来。
但现在因为地震的影响还没退散,汴梁城中的粮价还是在斗米一百五十文上下,让很多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