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办作坊,就能解决土地问题?你遮莫是在发疯罢?”
没错,赵煦第一反应就是这样。
毕竟是“古人”啊,“古人”的思想,又怎么会看得到工厂的无限可能性?就算刚刚张正书举了个栗子,拿禁军退伍士卒来说事,赵煦都一时间没转过来。毕竟蜂窝煤作坊是个“例外”,赵煦还是不相信什么作坊能容纳得了这么多人工作,他又不是没见过什么是作坊,不就是一个小屋子,里面两三个工匠吗?这样的作坊,办得再多又如何?
“官家,你还没明白吗,蜂窝煤作坊只是很普通的一个大作坊罢了。若是从技术性来说,它不值一提。”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别的不说,就拿我准备办的棉花纺织厂来说,如果宣传得好,办起一个几万人的大作坊,也是寻常。当然,这几万人,要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挤在同一个地方,大是大了,粮食等生活物资的供应也是个大麻烦。”
“甚么?几万人?!”
赵煦差点没跳起来,这个观点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太大了。甚至可以说,完全颠覆了赵煦的三观。其实,这也是因为儒家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哲学对政治的影响,都是小国寡民的心态。
而唯有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