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在儒家看来,都是“歪门邪道”,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歪才了。
要说到治水嘛,彭元量也是很有心得的。北宋一朝,向来不遗余力地去治水,只要国库稍有盈余,治水就要展开的。殊为可惜的是,终北宋一朝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并未取得实际意义上的成功。而彭元量嘛,作为一个情报头子,他为了找出治水官员是不是有中饱私囊的嫌疑,也曾经钻研过一段时间怎么治水。虽然算不得治水大行家,可也不能说他一窍不通。
要说都北宋治水,讨论最为激烈的,就数赵煦登基之后了。从正史上看,赵煦登基后讨论治黄河河患,是宋仁宗以来涉及人数最多,范围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次。
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所以高太后、司马光等人就开始主持治水。从元祐元年开始,也就是赵煦即位后,黄河河患频发,朝廷更是连年派遣官员巡视黄河,但是对于如何治理黄河却是各有各的看法,互相争论了许多年却一直没有定论。其中太师文彦博、右司谏王觌、知枢密院事安焘、王岩叟、吕大防、都水王令图、王孝先、吴安持、李伟等人都力主东流说,而中书舍人苏辙、范纯仁、王存、曾肇、范百禄、胡宗愈等主张维持北流,反对回河东流。最后的结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