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无非就是想维持官吏互不相干的轨道罢了。确切来说,就是维持文人高高在上的地位。终宋一朝,都是推崇文人的。不管是宋太祖也好,宋太宗也罢,到了赵煦这里,也不会例外。
所以,张正书说让小吏为官,赵煦没当场拿他下狱,都算开恩了。
浑不知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张正书,还在没心没肺地想着日后宋江起义的事,根本视赵煦于无物。
偏生这回赵煦有求于他,也不想因为一句话而治他的罪,只是淡淡地说道“日后莫要说这些浑话,不然朕决不轻饶!”
张正书心下不以为然,他当然明白赵煦在害怕什么,也不揭穿。
这也是为什么在历朝历代改革那么艰难的缘故,太多利益牵扯了。没有铁血的手腕,之后只能是改革个四不像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儒家改革,没有一个成功的缘故了。原因之一,就是不敢杀。
后世太祖早就点明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一场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都要革别人的命了,还不使用铁血手段,怎么可能成功?
真的以为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