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遍自己的计划,才问苏熙道“我让各个作坊,都写自己的心得,然后编成册子,制定标准,都做得怎么样了?”
“已经做好了,单单是钢铁,都总结出好几十项工艺来,还有各种型号的钢材。就是玻璃作坊还刚刚兴起,摸索得还不怎么够……”苏熙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这玻璃作坊是他负责照看的,总觉得有负重托。
张正书却觉得很满意了,虽然这种标准和后世的标准差了十万八千里远,但有标准和没标准,完全是两回事。
有了标准,才能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啊!
而且,把工艺写在纸上,教育工人就简单多了。
就拿炼钢来说,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纸工人进入作坊,他首先要学会辨认钢材,对出炉的钢铁合格与否,做到心中有数后才能正式“上岗”。可按照传统师父带徒弟的模式,没有几年的实践经验,根本不可能。
但是现在呢,对照着编好的标准,对照着上面的图片,再联系实际生产过程,就能快速上手了。不出两个月,就能顺利出师。
除了辨认钢材之外,还有做工规范、产品标准、炼钢材料辨别……都能形成个经验之谈,快速训练出一批合格的工人来。制定标准的意义,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