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的拼劲。这也能理解的,人老了就要守成,在加上曾家这时候家大业大,也难以掉头了。如果没看到新型纺织机的效率,曾文俨是怎么都不会引进的。要知道,曾家在杭州的纺织机,多达上万架!当然了,其中很多是“机户”,但曾家作坊里,也有千余架之多。就算是张正书提供图纸,叫曾家自己去打造,也要花费数千贯钱。再加上工匠要适应新的机器,时间方面也是个大问题。曾文俨谨慎,有他的道理。
人性都是这样的,没钱的时候想搏一把,可有钱了呢?就会稳住了。但可惜的是,博一把可能把底裤都输掉,鲜少有人能闯出一条血路的。俗话说,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就是这个道理了。能成事的人,后面都跟着一麻溜的失败者。可惜这些失败者都没有姓名可寻,就拿这个曹员外来说,要不是张正书找他买地,张正书都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
与很多人印象不一样的是,很多世家门阀、书香门第都不是什么“富不过三代”,甚至传承了几百年之久。因为这些世家门阀也好,书香门第也罢,他们家规很严,鲜少会出现纨绔子弟。而且就算出现了纨绔子弟,也有其他继承人可以补上,不至于家族跟着倒塌了。
这是因为人家有底蕴,有金钱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