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发难罢了。
但实际上,辽国对大宋没有多少兴趣。因为耶律洪基这个皇帝,从来没有觊觎过南边的江山。此时的辽国,要不是为了维持对宋朝的压制,其实还真的可以说得上是一个顶好的邻居了。最起码,比金国、萌古、突厥、匈奴……这些游牧民族要好,因为辽国的开化程度,对汉文化的接收,已经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耶律洪基怎么想,宋朝的文官怎么知道啊?所以,他们才上窜下跳,视张正书为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可惜的是,张正书背后是赵煦,皇帝的意志。
其实,文官们不是看不到一座坚城的好处,他们只是麻秆打狼——两头怕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宋朝的文官贪腐归贪腐,但还是挺为宋朝着想的,也能干点事。比起明末那些文人,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但他们却忘了,有种东西叫做“血性”。一旦一个王朝失去了“血性”,就是注定要被宰割的。
赵煦建造新城,除了准备后路之外,也是在充实大宋的底气,让宋朝上下都鼓足血性,对辽国的军事讹诈说“不”!
其实,张正书觉得大宋的处境,和清末民初的时候很像,都是被人欺辱着。
不同的是,宋朝还会反抗一二,最起码要去面子上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