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垂拱殿,赵煦已经端坐在龙案前了。
和大朝会不一样,垂拱殿的常朝比较随意,皇帝端坐在龙案前,跟群臣商议对策。
其实,相比起大朝会,这个常朝才是皇帝和大臣真正解决国事的地方。
君臣互相问礼过后,常朝就开始了。一件件国事被提出来,然后群臣“唇枪舌战”,斗得不亦乐乎。然而,张正书却兴致缺缺,一来这种国事在张正书看来根本无关要紧,即便朝堂上制定得再好,到了地方上也是阳奉阴违的。没有监督的行政,朝廷根本没有掌控全国的能力。
说白了就是基础设施太过落后,年久失修的官道,根本支撑不起大宋朝廷掌控地方,皇帝掌控天下的野心。
看看赵煦他们讨论的国事就知道了,全都是一些“过时”的消息,不是某某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要怎么善后;就是一项政策要不要施行,反复在扯皮;又或者是纠结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比如一个官员怎么行为不检了……诸如此类,听得张正书直翻白眼,哈欠连连,差点没睡过去了。
赵煦却注意到了张正书的表现,找了个借口说道“张卿,你如此信心十足,想必是有高见?”
张正书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赵煦是叫自己,他也四处地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