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好处都是皇帝的,背锅让自己来,傻子才干。
于是,李逵就变成了一个胸无大志的人。
或许这些他还没有感觉到,因为对他来说,他任何一种努力都是朝着胸无大志而去的。
文人的身份?
是为了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
有钱?
谁也不愿意受穷不是?
霸道的性格?
连受穷都不愿意,更何况受气?
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李逵并没有一个远大的规划。
于是,在苏轼问他志向的那一刻,他竟然傻呼呼的回答:“都行。”
反正李逵自我感觉挺好,既有文人的洒脱和不羁,同时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贪念而被束缚手脚。可是这话听在苏轼的耳朵里,格外的刺耳。
一句——去玩吧!愣是没办法说出口。
苏轼憋红了脖子,怒目盯着李逵,上身如同抽搐一般抖动着,胸口对着李逵一个劲的运气。按理说,李逵这等没培养价值的家伙,他不屑重视。可唯独李逵过于懒散的性格,让他气不打一处来,因为就此下去,李逵很可能成为苏门的耻辱不可。
苏轼红脸了,怒了,就差指着李逵的鼻子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