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庆让以四根木柱为角柱,支撑起一个大的顶盖来,攻城时,四名士兵各持一柱,用以遮挡矢石。
除了这四名士兵之外,每个顶盖下边,尚有十个人,背负百姓挖来的泥土,负责填平壕沟。
城头的敌人喧哗叫嚷,队正、校尉大声喝令,弓箭齐发。
因为是临时赶制,大顶盖打造得有些粗陋,但非常结实,顶盖用木板、实木联结,密不透风,弓矢射不透,不多时,第一波填壕的士卒返回,半截船上插满弓矢,却没一个伤亡。
第二波士卒又到了壕沟外,守军学了聪明,改射火箭。
李庆早有准备,每波填壕的士卒出发前,都在顶盖上浇了一层透水,火箭一时之间,燃烧不得。
偶尔有火力凶猛的,也尽可以等到回营,从容扑灭。
敌人城墙脚,掀开了几个藏兵洞,两三百人猫着腰冲出来,到达城脚的敌楼、战棚,钻了进去。
敌楼、战棚位置很低,几乎和支撑起的顶盖持平。
第三波冲上去填壕的士卒,顶盖挡得了上边,挡不住对面。
片刻之间,五六个被敌楼、战棚中的敌人射中腿脚、胸腹。
“击鼓,助威!”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