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恭仁一直在沉思利弊,定下决心后,说道:“海上丝路最大的特点是交通便利、船只运力大,可日夜航行,也没有险恶地势阻挡,要是我们找到这些国家,我们完全开辟出无数条航线,效率远胜陆上丝路。”
罗士信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们的海军在国内起不到多大作用了,要不通通开去大海,宣示大隋国威。”
“这可不行。”杨侗断然反对,要是他听了罗士信的建议,大隋必将犯了明朝之错。
明朝最著名的外交事件,莫过于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封建王朝中都是空前绝后的存在。郑和每次下西洋的海军士兵超过了两万七千以上,要是加上船员以及种种后勤人员,浩浩荡荡的舰队少说也有五万人。
后人对七下西洋的壮举给予无数溢美之词,什么宣扬大明国威,什么对东南亚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有人说加强了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是航海事业的伟大盛举。
但杨侗认为看那是暴发户的炫富行为,国内嗷嗷待哺的民姓不计其数,但当权者却将明朝的民脂民膏赏赐给西洋诸国,给西洋各国带来经济实惠,而明朝这个散财童子却什么都没有获得,除了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