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并且等待李世民开科考试的学子。
这部分学子有很多家并不是长安城的人,来这里只是为了碰碰运气,若是家中条件好,那倒还没什么;但是家中条件贫困,那就要自己做事了。
读书人能做什么事呢?去当小厮吗?恐怕他们也不屑为之。
给人写封家书、婚宴白事需要写字等等,他们是做这个;如果名气再大一点,说不定就有商家请你去给他们写牌匾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萧律的事情闹得那么大,有那么多人想要来挑战萧律的原因。
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诱惑,可不是谁都能抵挡得住的,尤其是生活贫困,需要名气这个东西来改变生活的人。
话不扯远了,这些人虽然能在长安坚持,但是家中还有父母,所以很大一部分人,在开春的时候,便会离开长安,返回家乡。
冬天是不适合赶路的季节,所以春天是最好的,春天离开,渐渐成了人们的习俗。
刚好春天的时候,灞桥边的杨柳全都长出了新枝,柳树在他们看来,又是辟邪、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所以灞桥折柳,成了一个典故。
灞桥是长安通往各个方向的一条交通枢纽,所以人们选择了在这里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