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童生,再想进学时,家中父母过世,族中旧人前来收债,将我家二十亩上好水浇地,抵债拿去,只剩下两间旧屋。”
“族里尚无人为我说话,何况县中?往日同窗闭门不见,状师嫌我家贫,不肯帮忙,只好咽下苦果,背井离乡,去投母家亲戚。”
“这半道上,被强人抢去盘缠,沦为乞丐,可这处又闹饥荒,谁家能有余粮施舍与我?”
“那时,饥寒交迫,倚在城墙下,奄奄一息,可有文人来接济我?”
“我这半生,实在是不幸,如今投在军中,能有一席之地,能吃饱饭,已经心满意足······至于笔墨文章,已经看透了!”
林正阳来了兴致,他还真不知道赵挺有这样艰辛的过去,对他的心里路程也来了兴致。
其实赵挺这番话,已经算是推心置腹,不是真正足够亲近,是不能随便讲的。
对林正阳倾诉这番苦水,实则已是在对他释放善意,甚至隐隐有几分投靠意味。
这就很不容易了。
别看赵挺没有功名,就小觑他,一个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
考不上举,进不了学,只能说明此人不擅长此道,未必就是愚笨。
单以科举定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