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秩,只是享受免服徭役的优待。
三老率众为善,是要三老从德行方面来教化民众,县吏重在“牧民”即刑政治理,而三老重在“导之善”即道德教化,二者正好可以互补,这其实是汉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共识。三老尽管不是吏,需要政府承认或任命,但是其实也就是政府统治力量的向下渗透。
汉朝和秦朝的区别就在于此,虽然同样是按照郡县划分了政治管理结构,但是明显汉代在乡间地头上侧重了原有的乡土民俗,三老就是在公法和民情之间博弈的结果,为维护汉代乡里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然而任何的政策制度,在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总会有一些变形……
原本三老只是教化之职,并没有政事之职,但是未免地方豪右把持了经学,然后自然得陇而望,或是仗着家族权势对于郡县之内的事情加以干涉。
然而郡县之中的官吏,也慢慢的有涉足于教化这一块的内容,地方小吏以仁德化民的记载多了起来,“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到了现在,多数三老已经不再像汉初一样专门的执掌教化,三老这种半官方的职位也逐渐的模糊化,一些是完全的虚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