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硕大的正正方方的一个殿前广场,想必是用来举行入学典礼等仪式的场所,左右各有上下两层,一共四间大的厢房,可以容纳较多的学生共同上课。
大殿之中并没有什么孔子像又或是什么圣人像,所以这里并非祭奠孔夫子,大吃冷猪肉的场所。在大殿当中于北方位之处,设有一个小讲坛,两旁有香炉屏风,讲坛之下设有白茅席,其实有些像是在荀家讲坛那样,是属于经辩的场所。
经辩,人数多的又称之为清谈。
其实就是人们在探索和思 考的过程当中,对于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等等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后来佛教传入之后,又将这个模式采用了。
经辩一般是一个人为主,清谈则是有点像后世的辩论赛。谈话的席位称为“谈坐”,谈论的术语称为“谈端”,言论时引经据典称作“谈证”,谈论的语言称为“谈锋”。
通过“阐论”,“问难”,“谈助”之后,可以协调一致,握手言和,或者各执一辞,互不相让,于是有人出来调停,暂时结束谈论,称为“一番”,以后还可能会有“两番”、“三番”,直至得出结论,取胜一方为胜论,失败的一方为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