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支持曹氏,谁是暂时苟且,这些就成为曹操必须在内部彻查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所以,树立权威、改变门第观念是曹操那个时间节点上,所必须要做的。
招贤令便是第一次的试探,当中有一句“被褐怀玉”,一句“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就是可见一斑。曹操以被褐怀玉这个贫穷且有才能的人作为例子,而这个比喻,并不是完全比喻那些未被发现的贤人,而是映射着曹操自己!
而“明扬仄陋”语出《尚书》,本是帝尧举舜让贤之语,所以,实际上招贤令是不是在真的招贤,其实也就很明了了……
随之而来的行为,也同样说明了这一切。
三年后,建安十八年,曹操正式被封为魏公。从此在这一片大汉的土地上,汉朝的旗帜更多的被魏国的旗帜所代替。并且魏国还被允许自建社稷、宗庙,可以设尚书、侍中等等和原来汉朝朝廷一模一样的九卿内外官吏,俨然一副国中之国的模样。
所以实际上求贤令,求的不是普通的贤人,而是在逼着刘协让位给曹操这个贤人……
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求贤令的颁布,真的是一地一郡之人就可以说要发布就可以发布的么?
看看之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