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的都是未来的栋梁,是朝廷的根本,因此极受重视,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纰漏。
因为每年的考生数目不同,试卷的数量自然不同,批改难度也有差异,所以历年大考放榜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
但最晚不会超过二月下旬,三月一号殿试,总要预留出朝廷调度的时间。
录取的人数大致在二百人左右,这些人,便已经有了出身,属于榜上有名,殿试只排名次,只要不作死,不会再有人落榜。
“大学士,试卷到了。”一位全身铁甲将军前来汇报,闭目养神(骂人)的谢言从软卧上一下弹起,“快,让考官们集合,抓紧阅卷。”
随着谢言一声令下,已经被关好多天的考官们开始忙碌起来。
这些考官都是真正的饱学之士,所以骂起人来,比北方大考的那些考官,可难听多了。
谢言坐在中间的一桌,周围围坐着一圈口吐芬芳的考官,那感受,可真是不太美好,悲催的是,还不能让他们闭嘴。
于是,谢言在心里更是狂喷刘康。
这些考官里,主要阅卷的都是礼部的人,其余各部也有,但主要就是给出专业意见,属于打辅助的。
因为涉及到策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