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同的说法,《张传》中,张不听司马懿劝告,主动出击,“诏督诸将西至略阳,(诸葛)亮还保祁山,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右膝,薨。”;而在《魏略》中却记载是司马懿指挥失当,“宣王使追之,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髀。”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尚不能下定论。
青龙元年(233年),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叛,司马懿派遣胡遵等追讨并破降。蜀军退军后,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预计诸葛亮第二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受挫而返。即使以后他还会出兵,将不再攻城,而是寻求野战,地点必在陇东,而不会在西侧。诸葛亮常以粮少为恨,回去后必然广积粮草,我估计没有三年的积蓄,诸葛亮是不会贸然出兵北伐的。”
对阵五丈原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四月,诸葛亮至县(位于今陕西宝鸡),进驻渭水之南。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秣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