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礼记》、《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通二经者,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科目则由举子自选。另外,《孝经》、《论语》是必考课目,有时还加试《老子》、《尔雅》。
首先要靠的是帖经和墨义。帖经有点类似于现代考试中的填空题,摘录经书中的句子,并将其中的一些字空出来,由考生按照记忆默写出来。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这一部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比较容易,只要是熟读书本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答上来。
其次考的是时务策,就是一些当下时事需要如何处理,要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一部分则考察考生的自主能力,有点类似于现代考试中的时事政治。需要考生关心留意天下大事,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考察考生对于书本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至于进士科的诗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