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来说自然是伤心难过,愤愤难平。
要说唐朝的科举制度,由于时间尚短,所以很多地方还不完善,也是存在着几项弊端。
1、台阁近臣拥有举荐权,可以直接影响到考生是否中举。因此开考之前考生需要多方奔走,拜访达官贵人,结交社会名流,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诗赋文稿以期获得赏识与引荐,这种公荐制度极易导致徇私舞弊,恩师与门生容易结成派系,对缺乏门路和社会关系的士子确实是一种打击。
2、唐朝科举制度并不完善,对于考官与考生、监考官与考生、师徒关系都没有采取回避制度,糊名制度也未普遍推行,极易导致考场舞弊现象。对于舞弊现象的惩处力度也远远不及后世。官僚联合操纵科举,连皇帝也莫可奈何。
3、考试内容过于重“诗赋”而轻“经义”,也是,这是选官呢,又不是诗词大会。
4、录取人数太少。
有这些弊端的存在,也就让很多读书人,一再的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这是很多落第考生最真实的心里写照。
能够像王勃、李柏然这样成为科场胜利者的,只不过是少数,更多的则是那些寂寂无名的落榜者,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