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因为大明朝没有一个明白人,没有一个人看出来“燧发”的优势吗?
当然不是。
难道是因为“燧发枪”的制造工艺太复杂,大明朝的工艺水平生产不出来吗?
当然也不是。
明朝中后期的制造工艺,水准是很高的,而燧发鸟枪或者燧发火器,之所以没有能够推广开来,是因为它尽管设计上很先进,但是在现实中却根本发挥不出它本该发挥出来的优势。
没有高品质的易燃引火药,燧发枪的设计理念再先进,在实际运用上也比不上火绳更有保证。
因此,对杨振来说,想办法获取高纯度的硝,是目前情况下改善引火药,并进而改进黑火药威力的最快方式。
若是他没有意外发现潘文茂这个老军曾经做过本卫的火药作提调,那么他就准备自己上手,凭借着后世的一些记忆,想办法亲自去做了。
还好在这个时代的辽东军中,能工巧匠、能人异士还是很有一些的,只要你用心去找,愿意重用,这些人还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这一回,杨振对潘文茂提纯火硝、改良火药,可以说寄予了厚望,绝不希望他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什么意外。
当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