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其实就是圣贤文章中的道理学问,这便是稷下学宫在这森罗天下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以儒家修士心湖之上,莫不都是书本庙堂,光明正大,书香氤氲,据说礼圣心湖之上,乃是一座学宫,而亚圣心湖之上则是九五鼎器。
而道家则是求之于自然,无为而治,练气之法虽然重要,但是却并不执着,任由其自然而然,所以道家修士心湖之上,莫不是他们自己,或是逍遥世间相,但若是真要评比,只怕儒家虽然精修精义,但绝比不上道家的无为逍遥,精义只在顿悟,不必刻意求之,在这点上,儒家终究是落了下乘,但顿悟的人,在这世间,能走多少?能顿悟的,不一定天资禀异,而天资禀异的,又不一定能够顿悟,这也是道家的桎梏,儒家虽不及道家顿悟来得快,但是只要秉持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心思,虽然不能一定成就学问,但终究也不是坏的。
剩下的诸子百家,比如阴阳家,纵横家,兵家,名家,医家和农家,虽然也修持本家圣人的精义,但却还是以练气为主,能如儒道两家一般,能看淡练气长生的桎梏的,在百家之内着实少有,春秋乱世之后,诸子百家皆以练气为主,只因为长生大道的蛊惑人心。
而以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