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谈下去的问题,而是下一步应该怎么走的问题。既然大宋的官方认出来了,这后面再不走和谈的路线,恐怕想出去都无法实现。
和谈,这次的和谈意义就变多了,不过一直以来都很低调的李仁礼这次显得略有高调,他主动宴请京兆尹知府汪伯彦,同知李进,通判折彦质,留守朱孝孙,当然了没有宴请刘正龙,至于为什么,可能还是对刘正龙打败西夏军耿耿于怀吧。
没有刘正龙在场,这初次见面的和谈就简单多了,可以说大家开怀畅饮,只不过,由于喝酒太多了,众人也没有谈什么,只是谈风月,,压根就没有任何谈判内容。
第三天,汪伯彦才和舒王李仁礼真正进入谈判的节奏,可以说双方唇枪舌战,。每一条都需要经双方的确认才能够形成文字。当然看,这里面就是一座宝藏,谁都不想多要点呢,双方在战略物资的谈判上更加是一村不让,这显然都是在为自己争取权益。
不管谈再多的内容,实际上对于舒王李仁礼来说意义都不大,可是最大的事情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谈,这个汪伯彦真的死老话题,东拉西扯始终不步入正题。
汪伯彦不步入正题可以,可是舒王李仁礼就不行了,毕竟他在京兆府待不了多久,就需要离开了,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