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沉思,良久之后,才终于落笔,首先定下的乃是自己的立意。
经义文章,没有标准的答案,考验的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文采,同样也是对见识的考验,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不是考官满意的答案,都是极有可能名落孙山的,文采固然重要,但有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人,文思踊跃,很快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可是有的人,却迟迟没有下笔,就算基本功扎实,没有想法,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无法打动考官的。
因此,有很多时候,有的人可能因为一时的侥幸,碰到了自己文思涌现的时候,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榜上有名者,无一不是有着独特的见识跟不凡的才思。
除此之外,也跟主考官的品味,有着那么一点关系。
因此,陈老爷送给易安那份笔记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不过,这道题目,却难不倒易安,身为后世之人,就算过去了无数岁月,那段记忆,他也仍旧难以忘怀。
关于“为政以德”这个考题,他闭着眼睛,都能想出好几种解法。
深吸了一口气,易安在仔细斟酌之后,终于动笔,在答卷之上留下了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