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这么多,这么优秀的徒弟,并且维持如此高的产量,非常意外。
这消息,陈宪大都是从吴亮嘴里听来的,吴亮姐姐曾经是杨员外的母亲,杨老夫人房里的使女,她丈夫如今是杨府里颇为说的上话的管事,在府里颇有些耳目。
吴使女听了风声,都告诉了地底,并劝弟弟不要再和陈宪来往,吴亮却跑来把这些消息告诉了陈宪,这也是让陈宪产生危机感的原因之一。
以前,陈宪还有些不太理解,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一个三十多人的作坊,一个月才打三十把刀,而且还是精简工艺后的结果,这已经够慢的了,为什么还有人会觉得意外。
当他默写了一遍《国富论》之后,他突然理解了杨员外的意外。
这其中的秘密就是九个字,“分工合作”“标准化生产”。
说句实话,在最开始安排作坊生产的时候,陈宪并没有想到分工合作这件事情,但他在安排学习和生产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将手下的学徒分为几个不同的组。
比如铁匠组就分为四个小组。
第一组叫备料组,专门负责对材料进行折叠锻打,只学折叠锻打的技术,其他一概不理。
第二组叫成型组,专门负责用备料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