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到四毫米,这时候,火枪的威力虽然下降不少,但对这个时代身着重型扎甲的士兵,在百米左右距离,依然有着致命的威胁。
经过这一些了的减重后,火绳枪的重量已经下降到了将近七公斤。
七公斤的重量,对于陈宪手下的少年兵来说,依然太重了。
这样的重量还是不能让陈宪满意,所以,他又对枪管做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改进。
陈宪保留了枪管后端的四毫米壁厚,但将枪管前端的壁厚降低到了两毫米。
也就是说,陈宪将枪管设计成了前薄后厚的锥形。
这样的设计是基于陈宪对于火枪开枪过程的分析。
火枪内部堂压最大的时候是火药刚刚点燃,化学反应迅速发生,气体迅速膨胀,而子弹还没有被推动的那一刹那。
随着子弹被推动,火药反应产生的气体所处的空间会逐渐增大,随着空间增大,气体的压力自然会随之减小,一直到子弹被退出枪管,高压气体彻底冲出枪管,枪膛内气压迅速回复正常。
在这个过程中,枪管后端受到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越往枪管前端,压力就越小。
渐变式的枪管设计,正好符合了这种堂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