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曲《雨霖铃》。唱曲者不乏高门大户子弟、学富五车举人,有人认出,不少韩、白家的子弟也在其中。
过往学子全都停下脚步侧耳倾听,这一“奇观”很快引来门前小贩、走卒、农家、商户驻足观看。开始人数几十,随后逐渐增多,几百乃至几千。在娱乐缺乏的时代,《雨霖铃》这样的曲调与后世的流行歌曲,毫无分别。几十人齐声演唱,围观众人中自然有“知音”能品鉴其档次:词意之优美、意境之绵长绝对是世上“顶尖”好词。
“难怪睢阳书院能学冠天下!”这是听曲者对一百零八首《雨霖铃》最多的评价。当然,什么“唱的不如花楼小娘好!”“唱的人不尽心!”“光是《雨霖铃》太单调,若有别的就好了!”之类的评价不一而足。总之,叫好之声不绝于耳,直到月上树梢、灯笼挂起。
当时唯一让围观人等不解的是:谁这么大架子,敢把马车横在睢阳书院正门却无人阻止。
整个“表演”,马车里没有半句话传出,死般沉寂。只有在《雨霖铃》唱完,众人打算起身进入书院之时,才隐约听到马车内传出的几句话语:“自今日始,云州凝斋书院建立;二十年后,定为云州第一书院。”说完,马车缓缓移动,打算离开。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