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些孩子大多来自贫穷家庭,从小没读过书,底子差。就算现在给他们请大儒授课,也绝没几人能靠科举出头,与其一条路走到黑,不如择优培养。”
颜子卿这么一说,张清石气就顺了。书院招收的孩子,九成九都出生贫寒,绝大部分以前连书都没摸过。这个时候开始启蒙,已经迟了,就算全部丢到睢阳书院那种地方,将来也没几人能考中科举。君不见睢阳书院的众多秀才,每三年能考中举人、进士者,也是十不存一的?
“也罢!”张清石叹口气。
颜子卿的“读书种子重点培养计划”说到了张清石心坎里,因为张清石就是这样过来的。方鸣石是从众多孤儿中,挑中的他们师兄弟三人。他却不知,在颜子卿心中,真正重视的,反倒是那些被“淘汰”掉的“垃圾”。
“可你编的教材——”张清石说起此事,一脸便秘模样。士大夫,讲究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张清石就是典型。可说起教材,他真的淡定不起来——因为所有教材上都印有: “方鸣石著”四个大字。
颜子卿给他看的只是样本。若张清石没意见,颜子卿就会叫书商按此刻印。张清石有很大意见,可一个字都说不出口,因为他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