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杭州几大家族支撑,杭州粮价、盐价暂时平稳,但郊外的难民营地却不能长久保存。杭州城近在咫尺,稍有风吹草动就是天大乱子,流民必须分散。
分散流民,官员们是轻车熟路的。“十家联保”这是基础。逃难的灾民和倭患难民基本都以村落为单位迁徙,只要户与户之间能相互作保、相互担责,就能把流民中的别有用心者降到最少。
能作保的流民占绝大多数,一旦联保之后,马上被迁徙到几个开始扩建的流民营地。无法联保的人百不存一,被安置到附近乡镇,暂时由当地保正、乡老们负责看护。
官府招募义勇三千,是为了从乡民中选取最强者,或者刺头,把这批人组织起来负责管理其他流民。这样既能减少府衙工作量,也能有效降低乱子发生的风险。
颜家招募家丁三千,只从交州流民中招,云州当地人不要。
杭州府和颜家同时贴出告示,两边差距明显。
杭州城外一个留民营内,十余名大汉或站或蹲或坐在一起,愁眉苦脸。
留民营内的吃食,只能保证饿不死,但若想过上好日子,是不可能的。看着父母妻子每天无精打采,孩儿整天喊饿,稍有点血性的男子都抬不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