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听着众人的议论纷纷,朝着自己的居所而去。
商人每有战事,都要先问卜于上帝,看看“帝若”还是“帝不若”,要是“帝若”,则这战事必将胜利,要是“帝不若”,那这战事就危险了,不如提前取消。
而他们所说的太甲先帝,则是商人第四位帝,成汤之孙,太丁之子。太甲刚即位时,由于少不更事,沉湎酒色。伊尹就写了《伊训》、《肆命》和《徂后》三篇,以示太甲,希望太甲能继承商汤的法度,以治天下。
但太甲不听劝导,继续胡作非为,颠覆汤之典刑,伊尹便放之于桐。
随后,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回来之后,太甲果然改恶从善且修德,诸侯咸归商,百姓以宁。
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其死后庙号称“太宗”。
夏后氏之时,没有庙号之说,伊尹初建庙号之制,乃是为后世商帝建立典范,但凡有功于宗室万民,则宗庙留其名,故称庙号。
伊尹与成汤核定,庙号只有两类四种,两类为称祖或是称宗,祖有大功而宗有大德;四种,则是太、高、世、中四字,创立基业为太,功高者为高,世代祭祀为世,中兴者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