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看中,考中一个秀才,那就有了一定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说实话,拿到了秀才资格,如果不一门心思 非要去考举人的话,去开个私塾,或者到什么地方混混日子,其实,可以活得很滋润。
凭良心说,天朝的科举制度虽然坑,但是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也就这样了,而且,如果到了秀才一级的人,不那么急功近利的话,真的可以活得很滋润。
但是,就怕但是,他们怎么会服气,同样是读书人,别的人做了举人后,事实上就有了成为下级官员的资格,也有了各种吸引人的政治待遇,甚至如同范进中举之中那样,立刻就有想逃避赋税徭役的人投献追随,有家有业,一上一下的差距太大了。
这种巨大的差距,导致许多不服气的秀才们,一年接着一年的去考试,去消耗着青春,于是,在大明朝,就有一些人,趁机投机取巧,走后门。
其实也没什么,也就是偷偷考题,或者贿赂考官,在某些地方做做暗记,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可以考中。
在大明朝,由于祸国殃民的东林党,这种事情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破事儿,甚至唯一知名的科举舞弊案,居然是把原本很有希望当状元的唐伯虎肯扫下去的一次倒霉催案件。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