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是长老会给他们饭吃,不是什么恩师,安蓝和那几个新时空的官员,都是难以相信,最好尽量把他们拆散,你还记得,这个时代他们是如何串联的吧。”
“嗯,同年,同门,同乡,所谓的同年,就是同一年考中科举的人,他们以某种奇异的排序方式,来区分大小高低,就这么联络起来了。”
梁存厚说道:“你估计可以录取多少人?”
这话问题的很有学问。
所谓的科举考试,寻找人才还在其一,禁锢人的思 想也不在考虑,关键是在于,给了底层人一个向上奔的头儿去,人家都说计算投入产出比的,一旦计算出来,让儿子去考试,所得到的收益,大于豢养打手私兵预谋造反的收益,那自然是不敢于和官府对着干,而且一旦想要去考试,那么表面上就不能太过于掉节操,起码不能做的太过分。
所以,历代以来,都很注重平衡,恨不得各地所考取的士子,都是按照人口比例录取,这样才是方便,不过,由于某些原因,历来的“高分”人才,都是东南最高,中原次之的水平,以至于在朱元璋时代,闹出了南北榜的事情,也就是最后录取的时候,必须保证比例的事情。
可见,科举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是政治平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