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失去活力,就不会向前发展,而是固守老传统,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中国文化开始失去活力这个趋势,大体是从汉代到我大清时代一路向下的。
汉武帝支持董仲舒推行的独尊儒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儒家开始统治政治领域,也就统治了最重要的资源分配权力,文化发展也是需要资源来滋养的,其他文化思 想都失去了资源滋养,自然而然慢慢就没落了。
儒家越强势,文化就越没有活力,这个大趋势始终没有变过。
活力是什么?是对外界,对为止世界的好奇心。
但后世无知文人将中国文化的没落全部推给儒家,这是偏颇的,起码李向前明白,儒家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文明的主体,是中原文明,中国历史的进程,既是一部儒家文明渐渐排挤、融合其他文明,也是一部中原文明排挤、融合其他文明的历史进程。
而中原文明的发源,就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候百家争鸣,儒家只是其中一种,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跟墨家、道家是最强大的三个思 想流派,当时称为显学,相比法家早期只是一个小流派而已。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文化总体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