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出了一种极度畸形的社会观念“人将相食”这四个字,对身处地狱的难民而言自然是刻骨铭心。可对官宦士绅而言,那就是四个字而已,和“道德沦丧”“伤风败俗”之类没什么差别,比起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他们可能就多了一点常识,知道肉比糠值钱而已。
饥民快要饿死怎么办?谨守圣人教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尔等就该做“安安饿殍”才对。
帝都的贼人让快饿死的饥民吃上了饭?小恩小惠而已,哪有我们教化万民的恩情大?尔等既然养活不了自己,就该遵从圣人教化,安心去死,怎么可以无耻地委身于贼呢?真是无君无父,让祖宗蒙羞,罪该万死!虽然你们从来没读过书,但也要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黍,饿死首阳山,才叫做有骨气啊。
明朝的士人一向都喜欢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同时自己却只肯享受圣人的待遇,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之中,世界就该是围着他们转的,如果有什么事物违反了这一认知,就说明这事物不该存在。
当然了,地主们内部也说不上和谐,讲究的都是血淋淋的玩意儿,某个没有靠山或者失去靠山的地主一夜之间发现自己的土地在官府的档案上是属于其他人的,进而全家都变成了奴仆,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