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到了后期,古代农业表现得极为保守,不愿冒险。
还有成本问题,同样所谓的进入农业现代化,各种成本是不同的,比如农机使用成本、产业化成本、水利建设维护成本等等,但因为个体种植的规模太少,无法象规模种植一样分摊降低成本,因而在经济上不可行。
本来可以由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就可以完成的收割任务,小农经济必须由数十台小型收割机来完成,本来可以由一个合作社100万元建立的农机系统或喷灌系统,现在数十家农户花费200、300万元也不一定能建成,在土地分割细碎的小农经济下,人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成为必然结果。
同样的,对于长老们来说,一个县有几百个大小不一的村子,一个一个进行化肥使用,种子使用的培训,几乎可以逼疯任何希望进行教育工作的长老。
大明朝有千万级别的农民,这就使得每推广一个新技术、新品种都涉及到要对这些农民进行培训,具体到乡镇就是每个农技推广工作者要面对成千上万不识字不懂技术的老农民,这就使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成了不可能较快完成的任务,严重地迟滞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更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