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出任官员本身没什么不可以。
但是对这些书生们来说,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大概其几岁不大的时候就开蒙,求入某位先生的私塾里,成为一名弟子,然后就是暗无天日的背诵与写字,如果是有些本事的,还会教育一些水利农学之类的杂学,如果是死读书的家伙,那可真就是只懂四书五经上面的东西了。
十几岁开始混个童生的头衔后,考秀才成为了他们的唯一人生目标,这可是不容易,大明朝的科考制度,秀才是按照那个县的人口,纳税程度给予的,也就是说,大县也许秀才名额多,但竞争对手更多,小县看起来竞争力不大,但是人也少啊。
秀才考试的难度就在于此,厮杀惨烈,而哪怕当了秀才,也不过是免除一点点的赋税而已。
之后的举人考试,更是可怕,后世的各种志怪和小说里,说书生去赶考,路遇某位女鬼或者千金小姐,一夜情后前去考状元,简直可笑,再穷的举人也是当地顶尖生活水准的人物,身边没几个去火的小厮时刻准备着献上菊花,那是怎么想的。
到了这一层,实际上也是可以当官的。
而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动力,让他们学习地理,学习军事,学习有什么长远规划的学问,把技能点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