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牛顿啊,帕斯卡啊之类的单位标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自然是一场可怕的争夺。
当然了,还没有多少长老愿意自降身份跑过去就为了和几个老头子唠嗑,事实上,此时还不是西方人真正重视科学的时候。
牛顿在学校里发表各种学说,最多不过是混个几百英镑,甚至半路上还赔掉了,而最大的收入来源居然是依靠溜须拍马混上大英铸币厂厂长后得到的补贴。
真正所谓的知识经济,还是要等到瓦特的蒸汽机专利,赚到了那套别墅后,才有人觉得,原来去大学死读书也是个不错的买卖嘛,不比花钱买个英军的军官然后去抢劫差呢。
这就是目前帝都帝都学术圈的情况,也有一些平时喜欢鼓捣一些简单机械的人,但都不成体系,而且也缺乏社会氛围。
几十年后,我大清有一位不想为我大清打工的人,专心搞自己的发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造出一架带旋转飞翼的飞车,人坐在飞车的椅子上,用脚踩踏板,通过机械转动旋翼,飞车能离地一尺多高,腾空越过一条小河。
这可以说是很了不起了,但是这玩意有什么用?起码当时是没有用的。
没有用自然没人投资,徐正明死后,飞车被烧掉,自然也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