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钢铁产量,并不是完全掌握在国家的手里。隋
唐两朝,对于皇帝而言,都有一个回避不了问题。那就是士族。
这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庞然大物,皇帝都无法撼动。你可以杀一个人,但是他的族群依然存在。作为皇帝,如果悍然对某个族群的全体下手,那就可能面对全天下的士族的反对。
有一个说法是,隋炀帝征高丽的目的,不完全是个人武功的追求,还有对士族的压制。通过战争的手段,来消耗士族的力量。假如是这样的话,隋炀帝玩脱了,玩死了隋朝。唐
朝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也好不了多少。李唐能得天下,靠的就是士族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士族掌握了大量的资源。盐铁这两样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物资,不是国家专卖,而是国家与士族共享资源和市场。
这么说吧,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被士族渗透了。这就是李世民在《氏族志》的问题上如此坚持的原因,整个时代都是这个价值观。士族,就是牛逼,门第,就是重要。
通俗的来说,李诚如果进入钢铁领域,必将面对与士族争夺利益的矛盾之中。
这才是李世民最感慨的地方,要不怎么说是“国之脊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