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就算无心庙堂,也会被大势推着往前走的。就这么一句话,李诚对魏征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心里更加佩服这一位大唐第一喷子。为啥这么说呢?两个字“远见”。这么说吧,魏征已经看到了,自己或者是一些老臣死后,李诚不得不上。
为啥这么说呢?朝政的需要,皇帝的需要。这个时候,李诚想到的是李世民征高句丽之后,回来说:“如果魏征还在,一定会劝阻我征伐高句丽的。”
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并不算失败,但是对于国家来说,经济上是一笔赔本买卖。消耗巨大,却没有达成战略目标。李诚站在后来者的角度看问题,李世民征高句丽,战术上出现了南辕北辙的错误。就不该走陆地,直接走海路,在是最佳路线。
不管怎么说,李诚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魏征不是一个现代人,他是一个唐朝人。自己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考虑魏征本身,就犯了一个错误。魏征看到了李诚没有看到的东西,李诚的目的是抱大腿,魏征则担心李诚给李世民带来的变化。
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是相悖的。李诚再不主动招惹魏征,客观上已经给魏征为首的一群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举个例子,皇帝有钱了,对山东士族就不会那么客气了。你配合一点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