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次的失败积累出来的经验。对于工匠们来说,李诚最牛b的地方,就在于他确立一个方向,一个范围,能够大大的降低实验失败的概率。
就以冶监为例子,传统的冶炼用木炭为燃料,李诚带来了焦炭。温度的问题一下就上去了,温度上去了,耐火砖呢?也是李诚提供的思路,反复实验,终于搞定。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钢铁产量有了个质的飞跃。产量上来了,质量也大大的提升。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是解决了硫含量和炉温的问题带来的飞跃,但是古代的匠人怎么会明白什么是硫呢?温度高低都得靠眼睛来看,要不怎么卞元会脱颖而出呢?这匠人就是靠着对火的颜色,判断出温度的高低在某个范围。
没有温度计的时代,全靠这个办法来解决问题。不然啥时候投料都不知道,还炼个屁。
这一群匠人对李诚自然是顶礼膜拜,他们的态度,自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于是呢,只要跟窑和高炉有关的行业,匠人们都把李诚当成祖师爷来对待。人活着就给他弄个牌位先拜起来再说。每天到作坊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拜祖师爷。一
方面是希望李诚长命百岁,一方面则是真正的感激李诚,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变化。
李诚呆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