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的追求,没能达到崔氏的预期。也就是说,李诚并没有真正掌握崔氏的意图,而是单纯的认为,崔氏就是想卖婚。实则不然,崔氏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代言人。反
观当时的李诚,其实是可以选择靠向山东士族的,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靠向皇帝。原因很简单,李诚不想做傀儡。更不想卷入长安这个是非之地,至少在贞观一朝,都不合适。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皇储之争。
贞观朝的皇储之争,可谓波诡云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李世民其实一直都没有放弃李承乾。这是谁都没想到的,如果李承乾是可以抢救的,李诚倒不介意入东宫为幕。但是李承乾属于那种教育不好的。
李诚回去的路上,一直在反思自己穿越之后做的事情。最终的结论是错误很多,终归是上一辈子太吊丝了,层次太低,很难理解这种高端群体的思维。这就导致他就算有历史可以对照,学习的过程照样非常的漫长。
有的事情,还是要经历才会有深刻的体会。好在穿越之后的李诚,显得很年轻。而且他上一辈子的积累也不差,至少在基层的积累,对他的帮助很大。看起来很高调,实际上一直小心翼翼的憋了好几年,现在的李诚今非昔比了。一
份拜帖送到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