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则存在经济崩溃的危机……
令房玄龄诧异的是,这其中的两个名词——作坊与手工业者,数次提及。
房玄龄皱起眉毛。
众所周知,自从《管子》当中提出了“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奉行不悖,乃是最基础的社会架构。
大唐立国之初,国策便是“兼容并蓄”,并没有在行政上强力抑制某一个阶层,可以说,大唐是自古以来最开明的朝代,这亦是自李二陛下以降,包括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徵、王桂、岑文本等等一干名臣为止骄傲之所在。
但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社会架构,早已深入人心,如此推崇商贾,必然遭致极大的阻力……
即便是在兼容并蓄的大唐,亦有“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潜规则,而且一大批士林出身的官员以及不止一次的请求朝廷颁布法典,将这个潜规则搬上台面,成为帝国之法度。
这混小子,居然想要将商业提升到如此之高的地位,简直就是想要将其视为帝国之支柱!
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不过烦恼之余,再往深处想一想,房玄龄亦不得不承认这个“构想”若是能够实现,国库将会得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充盈,到那